国家最新政策来了 户口本上有这4个字的速看
你知道你是什麽血型嗎?為什麽會產生不同的血型?不同血型之間有健康差異嗎?
其實不光我們納悶,很多科學家都研究過這個,得到了一些認可度比較高的結果。
一、為什麽會有血型差異?
1900年,奧地利醫學家蘭德斯坦首次發現了A、B、O三種血型,並以此為基礎獲得了1930年的諾貝爾生理醫學獎。之後,他的學生又發現了AB血型。
每個人的血型之所以不同,是因為血型受遺傳支配。基因決定了一個人紅細胞、白細胞以及血小板上抗原的差異,從而最終形成自己的血型.血型不是一個簡單的模式分類,它的複雜性對人類的遺傳和健康有很多未知的可能性,需要人類繼續探索。
現在我們去醫院,隻需要幾分鍾就能準確知道自己的血型是什麽,而知道自己的血型可以避免在需要輸血治療時,因輸錯血型而造成患者死亡的事故。另外,由於血型的遺傳有一定的規律性,知道自己的血型也可以在身份驗證和親子鑒定中起到重要作用。
二、不同血型是否存在健康差異?
一百多年來,醫學界對血型的研究從未停止。而且隨著研究的深入,人們還發現血型與健康有一定的相關性。
1、血型或許會影響你的患癌幾率
早在五六十年代,醫學界就發現不同血型與患癌概率有著千絲萬縷的聯係。1964年,挪威學者研究了癌症與血型的關係。
此後,一項對30個國家、100554名參與者的研究表明,A型血的總體癌症風險是其他血型的1.12倍,其風險增加了12%。
從特定類型的癌症,A血型的人,患胃癌的風險增加了18%,胰腺癌為23%,乳腺癌為12%,卵巢癌為16%,鼻咽癌為17%.
2、AB型血血栓發生率最高
在其他疾病方麵,2016年發表於《Circulation》的關於歐洲人口的研究表明,AB血型的人,發生血栓的風險比其他血型的人都高.具體來說,血栓形成的風險比O型血人群高4%,中風的風險高20%。北京安貞醫院藥事部藥師彭文星說,危險血型的人應該注意這種風險,也是血栓形成的“後天因素”。
3、B型血更易患上糖尿病
此外,B型血的人消化功能和適應能力強,新陳代謝容易受到食物中凝集素蛋白的影響,從而增加肥胖和糖尿病的風險。
4、O型血相對完美
根據2017年《血型科學》發表的研究,從整體來看,O型血型的人在各種疾病的患病率上明顯較低,所以O型血型是比較完美的血型。當然,這些都是相對的概念。O型血本身不利於血液凝固,其甲狀腺功能會不穩定,有患糖尿病的風險。
三、關於血型,這兩種說法不可靠
1、性格與血型無關
除了與健康相關的研究,血型與性格的關係也為大眾所熟知。其實這是沒有科學依據的。
它與血型和性格有關是在20世紀20年代。1927年,日本人古川竹二在雜誌《心理學研究》上發表了他的研究,即不同的人因血型不同而性格不同,而血型相同的人往往性格相同。此後,血型和性格理論開始流行。
然而,在隨後的幾年中,雖然該理論在民間傳播越來越廣,但始終受到學術界的質疑和否定,相關研究仍在繼續。
2014年,《日本心理學雜誌》發表的研究顯示,根據美國和日本的大規模抽樣調查,血型和性格之間沒有明確的關係。
2016年,《國際家庭科學雜誌》發表的一項類似研究也發現,血型與性格沒有相關性。到目前為止,這個理論還沒有科學依據。
2、壽命與血型關
聯不大此外,在關於血型和壽命的關係上,相關的研究雖然發現了一些關聯性,但也並非必然的因素。
比如在1961年,有關血型和長壽關係的首次研究中發現,125位年齡在65-89歲之間健康的老年群體中,A血型的人更多。而一項針對於年齡超過75歲的德國研究調查發現,O型血似乎跟預期壽命更長有關。不過,此後一項針對年齡在95歲以上的研究發現,血型和壽命之間似乎不存在相關性。
另外還有前後出現自相矛盾的研究。比如日本一項針對百歲老人的研究顯示,B血型的人似乎更長壽,占比也更多。而美國的研究恰恰與此相反,B血型是早期死亡的標誌。
所以就目前來看,血型和壽命的關係還沒有明確的定論。
因此,雖然在很多研究中,不同血型可能會增加某些疾病的發病風險,但是對整體壽命的影響並不大。
無論是在健康還是關於長壽方麵,血型與健康以及疾病之間的關係,並非唯一的決定因素。血型是先天存在的因素,而後天環境以及自己的生活習慣,也會給健康和疾病帶來不同的走向。
對每個個體而言,與其糾結不同血型可能導致的風險因素差異,不如好好一下自己的後天生活習慣。因為先天性的東西不能改變,而且有很大的未知性,隻有你的生活習慣和生存環境,才是完全由你自己可控的。#健康明星計劃##謠零零計劃#
參考資料
[1]《為什麽我們會有血型?》.科技日報,2014-8-31
[2]《血型不同為什麽不能輸血?》.新華網,2019-9-27
[3]《血型決定性格?原來我們被騙了100多年!》.健康時報,2019-5-4
[4]《哪種血型的人最長壽?》.梅斯醫學,2021-1-4
未經作者允許授權,禁止轉載
本文到此結束,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呢。
最新留言